• 2022年第4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技术创新
    •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韧性? ——基于双元创新视角

      2022, 41(1):1-11.

      摘要 (416) HTML (0) PDF 1.09 M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韧性形成并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以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的 339 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数字化转型分别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双元创新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地,企业通过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分别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双元创新视角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验证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也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通过双元创新来提升企业韧性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

    • >请选择...
    • 产品关联密度、吸收能力与中国企业创新

      2022, 41(1):12-23.

      摘要 (159) HTML (0) PDF 1.08 M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种方式深入探讨了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贸易类型、企业所有制、所在地区、不同技术水平等维度进行了拓展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地理范围内的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利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知识溢出和资源禀赋的优势,增进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三,企业层面的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一般贸易类型企业、内资企业、东部省份企业以及中高技术行业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大更显著,另外,不同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省内产品关联密度与中国企业创新两者关系存在的调节效应具有差异性,中西部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其他分类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 >技术经济管理
    • 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现状及国际比较

      2022, 41(1):24-32.

      摘要 (136) HTML (0) PDF 1.01 M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2019)》和调研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及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并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已经是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和执行主体;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具研发投资动力,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较高,但研发经费投资规模和强度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布局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严重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占比偏低与创新特性、企业使命、发展阶段、企业能力、体制机制等因素有关,新时代应重点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向“爱迪生象限”和“巴斯德象限”跃升。

    • >企业技术经济
    •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绿色创业研究 ——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2, 41(1):33-42.

      摘要 (94) HTML (0) PDF 1.06 M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农村绿色创业实践背后的理论规律,选取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报道的42个创业故事,应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归纳和提炼出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①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沿循“驱动因素-行动策略-结果表现”这一主线展开,其中,驱动因素包括市场、制度、自然和个体等四类,这些因素引发了农村创业者对绿色创业机会的识别;行动策略包括三种创新策略(开发产品功能、创新生产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和两种常规策略(沿循传统流程、基础资源保护),农村创业者通过不同的行动策略来利用绿色创业机会;结果表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村创业者通过绿色创业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基于创业过程中价值创造逻辑的差异,农村绿色创业呈现保守型、直接型和渐进型三种实践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农村绿色创业研究,并启发农村绿色创业实践。

    • >区域技术经济
    • 高铁网络、城市碳排放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证据

      2022, 41(1):43-52.

      摘要 (106) HTML (0) PDF 1.20 M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铁的铺设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着重要贡献。为明确高铁网络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文章基于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将高铁开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及高铁网络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城市碳减排效应越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产生了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的本地减排效应,而显著提高了未开通高铁的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不利于周边城市的碳减排。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更高的城市减排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对周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也产生了更加显著的提高的效果,这表明碳排放在高铁网络中发生了转移,在中心城市产生了极化效应。

    • 政府发展性支出、产业集聚与绿色能源效率

      2022, 41(1):53-65.

      摘要 (87) HTML (0) PDF 2.25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的边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验证了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理论上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伴随着政府发展性支出的不断增加,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作用路径。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政府发展性支出都会导致产业集聚扭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正外部性,进而抑制能源效率的改善,只有适度的政府发展性支出才能发挥产业集聚应有的绩效,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②利用中国2004-2017年268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在规避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交互效应模型,验证了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理论假说;③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的过程中存在政府发展性支出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2517和0.2946,对不同政府发展性支出水平进行分组计量回归,结果与理论分析中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路径相吻合。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政府发展性支出趋向于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适度的政府发展性支出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

    • >请选择...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外部性效应分析

      2022, 41(1):66-76.

      摘要 (118) HTML (0) PDF 1.15 M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知识外部性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因素,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溢出效应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以91个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外部性的Mar效应和Jac效应进行测度,并给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外部性的辐射范围,定量计算知识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内知识溢出效应更大,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ac外部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其他
    •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 41(1):77-87.

      摘要 (440) HTML (0) PDF 1.06 M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同时中国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从无到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主体不断丰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学术界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首先回顾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随后简述了资本存量核算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进行了回顾和简评。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同时关注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重点。

    • 中国省域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测度分析 ——基于201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2022, 41(1):88-100.

      摘要 (91) HTML (0) PDF 1.22 M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产品、企业和产业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机制,从融合基础、融合应用、融合动力和融合效益四个维度构建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中国29个省市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及各省市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东部地区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对策性建议。

    • >区域技术经济
    • AfCFTA背景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包容性发展研究

      2022, 41(1):101-111.

      摘要 (98) HTML (0) PDF 1.19 M (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验证AfCFTA背景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大陆各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分别运用VHSD-EM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非洲29个国家2003~2014年包容性增长指数变化情况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各国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非洲包容性增长虽有所增长但进展缓慢,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促进了非洲经济及包容性增长的发展,但非洲的历史及现有政治经济制度减缓了其发展的步伐。研究结论:AfCFTA的目标是促进非洲各缔约国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为非洲的可持续及包容性增长贡献中国的力量。

    • 房价上涨、房地产扩张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2, 41(1):112-122.

      摘要 (104) HTML (0) PDF 1.10 M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基于1999-2017年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广义矩(SYS-GMM)模型、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房价上涨、房地产扩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房地产扩张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8年经济危机后,房价上涨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具体来说,在房价收入比较低时,房价上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房价收入比较高时,房价上涨会显著抑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投入与产出均具有一定的惯性,政府支持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宏观技术经济
    •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2022, 41(1):123-135.

      摘要 (200) HTML (0) PDF 1.20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 2005—2018 年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值,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缩小了中西部城市、南方城市、大中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互联网用户规模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传导机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继续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示范城市的带头作用,通过增加互联网用户规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企业技术经济
    • 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同伴效应”研究 ——来自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实证证据

      2022, 41(1):136-147.

      摘要 (137) HTML (0) PDF 1.16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信息披露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健康发展,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特征和制度环境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较少考察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同伴效应的分析逻辑,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为样本,对自愿披露同伴效应的形成机制、情境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且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高、对外融资依赖强的企业更易受到同伴披露行为的影响;此外,基于同伴效应的信息披露行为,可以提升个体企业的未来价值。本研究不仅为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提供一种新解释,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管理能力,对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同群效应研究——基于董事连锁视角

      2022, 41(1):148-159.

      摘要 (85) HTML (0) PDF 1.21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现金股利决策的同群效应存在性,并将公司在同行业中兼任的董事作为现金股利决策信息的传递渠道,探究同业董事连锁对此效应的影响,及其情景异质性和价值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公司董事同业兼任会传递相关决策信息,从而显著强化现金股利决策的行业同群效应;在董事连锁下,高竞争性行业公司、融资约束较大以及国有性质的公司未表现出股利同群效应行为,而低竞争性行业公司、融资约束较小以及非国有性质的公司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股利同群效应行为,而此效应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效应是呈倒U型的。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 >技术经济评价
    • 基于跳跃-扩散KMV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

      2022, 41(1):160-168.

      摘要 (91) HTML (0) PDF 1018.34 K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传统KMV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风险资产价格的跳跃因素,构建跳跃-扩散KMV模型。分别从行业属性、公司属性和公司规模三个角度,对我国126家上市公司的跳跃风险进行估计,并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以测算的违约距离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周期、跳跃风险以及反映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使用跳跃-扩散KMV模型度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效果较好,测量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较吻合;同时企业的信用风险与其自身的偿债能力和跳跃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